杭州北苑教育集团 曹俊
2021年浙江省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总结阶段,杭州北苑教育集团迎来了浙江师范大学阮高峰教授,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冀新花老师等专家团队的现场指导和座谈。
杭州北苑教育集团书记、校长郑德雄,副校长赵亚东,整校推进实施和典型案例写作团队曹俊、王亮,技术支持教学创新教师代表王生强(微课制作)、赵恰雯(IPAD应用)、印玲敏(希沃白板5.0),技术支持团队王泽宇和李朋坚老师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在专家团队听取了郑德雄校长关于学校规模、信息技术教师配备、集团教师年龄结构等基本情况后,曹俊老师和赵恰雯老师分别向专家介绍整校推进的实施和典型案例的撰写情况。
曹俊老师从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面临的主要困难——工学矛盾、熟练技术、转变观念谈起,集团管理团队提出了“资源在线(钉钉),组本研修(常态化的集体备课活动)”的举措。在学习资源方面,管理团队查阅文献、搜索视频;在技术指导方面,管理团队先学先做,制作操作指南;在促进学习方面,管理团队挖掘本校资源,通过榜样的示范和同伴的互助,支持教师的学习。
在听取了整校推进过程的汇报后,阮教授肯定了学校在提升工程2.0推进过程的做法,认为学校可以从规划引领、研用结合、学习资源校本化、数据驱动、校长垂范的角度提取亮点,撰写案例,争取示范校。根据阮教授的指导,郑校长提炼了“组织架构、规划引领、研用结合、资源服务、激励提升”的重要经验,得到了专家团队的肯定。
赵恰雯老师以《动漫制作:我的表情包》一课为例,介绍了基于IPAD创新美术课堂的过程,对共享活动的组织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在听取了赵恰雯老师的课例后,阮教授认为IPAD的应用,关键改变的是学生的参与。赵恰雯老师的课分解了目标,搭建了“脚手架”,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运用技术支持了学生的创作,很有创新的意义。
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阮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如果追求秩序,那么势必就会是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如果追求创造,那么碰撞就在所难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何的支持作用如何发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从机制和环节设计的角度去进一步实践新的做法,提炼新的样式。
专家们亲和睿智的言谈活跃了老师们的思想,大家纷纷从自己角度提问求教,印玲敏老师和王生强老师从课件制作和微课制作参评的角度,提出关于制作标准的疑问,冀老师从参评标准的角度做出了指导和解释,阮高峰教授则指出微课与课件的制作不仅要关注课本和知识结构,更要有学习者视角。知识性、科学性兼备,表现形式上能吸引学生的课件微课才更有生命力。
副校长赵亚东从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角度向专家团队请教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会更有利于学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阮教授认为只要信息技术能真正帮助老师们实现减负增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就会有机融合,学校可以考虑在已有设备和平台的基础上,引领部分老师去做一些试点性的探索,挖掘成熟应用的新功能,关注教师们的体验,就可以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服务本位。冀新花老师希望学校可以抓住区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试点的机遇,积极运用线上听评课等功能,努力争取成为区域试点的探索者。
深度的交流增强北苑教育集团技术支持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创新的自信和勇气,相信北苑在智慧化教育的方向上一定会越走越远,走出北苑自己的路。